□ 本报记者 徐建华
“今天我们就改用连硫生产的相关问题进步进行讨论。”金沙集团186cc成色(以下简称金沙集团186cc成色)总工程师程斌刚说完开场白,设备部经理王亚林第个接下了话茬:“试生产前,对连硫设备需要进行改进。是连硫生产线压力控制系统的精度问题,建议采用减压(低压蒸汽),更换小量程压力表等措施,将压力控制到0.1MPa……”紧接着,生产部经理潘昌炳开始发言:“目前订单较多,建议试生产产品要往后推下,连硫开车估计要到17日以后。”气氛随即更加活跃。采购部的刘民国、质检部的张建国、技术部的宫传播等也先后发言,说到关键处,大家更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是10月10日下午,在金沙集团186cc成色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发生的幕。这里正在开展硅橡胶连硫生产效率提升QC小组活动第3次活动,主题是讨论公司准备更换的硅橡胶电缆的连硫生产线。
记者通过旁听发现,即使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里面也可能有莫大的学问,这也让记者对QC小组对企业质量提升的作用多了层认识。
走进生产车间才明白,过去主要采用水煮或者烘道的加热硫化方式,种是借助长长的水槽,将热水倒入后硫化,缺点是硫化时间较长,产品生产效率太低;烘道方式则是借助长长的烘烤通道来实现,硅橡胶电缆易出现起泡、炸口等问题,且不能生产大截面电缆。换成连硫生产之后,硅橡胶电缆的产能从过去1~2米/分钟提高到8~10米/分钟,生产效率约提高5~8倍,并提高产品次交验合格率。
安徽省无为县质监局副局长钟立新告诉记者,现在无为电缆行业共有20多家骨干企业,成立了70多个QC小组。QC小组既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和改进发挥了作用,还为基层员工进行质量“充电”。“影响产品质量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的提升,直是无为电缆行业质量提升的中心工作。”安徽省无为县质监局局长凌宗勇说。
今年以来,无为先后举办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席质量官、电线电缆企业实验室管理人员、国内和国外先进检测和生产技术4期培训班,每期培训班受训人数达130余人。无论是安徽省电缆行业的第个席质量官、来自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马发展,还是金沙集团186cc成色的席质量官潘炳昌,无论是安徽太平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薛举信,还是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亚特)的总经理王安东和金沙集团186cc成色总经理吴本健,都对这些培训印象深刻,交口称赞。
无为县县长助理、电缆行业协会会长童忠宝告诉记者,抓人才队伍建设,直是无为电缆行业提升质量的法宝。为此,无为县人民政府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了线缆学院;行业协会组织骨干企业董事长分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学习,组织企业家赴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学习考察;举办席质量官培训,邀请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来无为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技人员培训班;举办质检、挤塑、绞制、拉线等电线电缆线技能型人才培训、鉴定,分3期选派电线电缆技术工人赴郑州电缆技工学校参加脱产班学习,培养了批本土化产业工人。
10月11日上午8点30分,在金沙集团186cc成色办公楼的三楼会议室,场特殊的考试如期举行,参加考试的是100名金沙集团186cc成色的车间主机手(主操作工)。考试成绩将会成为他们取得初级、中级、高级等职能等级的关键指标。
和这些还在参加考试的主机手相比,已经从事电缆行业13年的新亚特质检部质检员肖吕清,可谓是通过质量“充电”不断自我升值的代表。2010年,刚来新亚特不久的肖吕清,就参加了上海电缆研究所和公司长期合作的技能培训与考试,持证上岗。今年6月,45岁的他更是通过自学,和5名同事起通过了质量工程师考试。作为名日常主要负责成品质量检验的质检员,他深谙学习“充电”的重要性。
“走出去、引进来”,无为的质量人才培养工程,除了送出去学习之外,还引进省内外批长期从事电线电缆行业的秀的人才。
见到新亚特副总工程师兼技术部经理韩惠福之前,已经从新亚特行政副总巫后发口中听说了不少他的故事:先后在江苏两家知名的电缆企业干过,来到新亚特后在研发方面成绩斐然……见面之后才知道,他仅仅凭着新亚特董事长徐顶峰的番热情相邀,就毅然决定“跳槽”。在负责新亚特的质量技术工作、成为席质量官之后,他组织研发了新亚特的3项发明专利,其中核电缆和特种抗拉拖拽电缆两项,他更是作为第发明人,为耐核环境缘材料、风能电缆的导体改进提供了创新,也为新亚特的产品质量提升立下汗马功劳。
“21世纪什么贵?”“人才。”如今,无为电缆行业也在紧紧抓住人才这个贵的资源,稳步前进。